传统书院如何“归队”现代社会(1)
url:paper/wxrb/html//14/content_m,id:0
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党总支书记李为清在村庄里住了几十年了,直到近期才从一些远道而来的日本游客嘴里听说附近山上国山碑与国山书院的历史渊源。
李为清向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打听、查阅资料才知道,在宜兴市善卷洞风景区的青龙山上,矗立着三国孙皓封禅的古碑,距今已有1733年了,是名不虚传的江南第一碑。虽然在本地名望不算大,但是国山碑与创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的国山书院在日本和韩国却小有名气。不时有莫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不辞辛苦也要一睹上述历史遗址的真容。
在我市的众多传统书院中,也许是由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太过于出名,东林书院虽不在“中国四大书院”之列却也名满天下;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一些书院却难逃“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如国山书院般逐步淡出本地人的视野。
作为江南文化重地,我市历史上曾出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书院,如东坡书院、2泉书院、东林书院和在近代颇具代表性的无锡国专,但这些书院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有的已消失,有的现如今成为功能单调的景区等文化场所,传道授业解惑、振兴国学的功能早已不复存在。
无锡了解到,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部份书院正在试图“去景点化”,恢复书院“振起国学,修道立教”的主旨,通过经典朗读、国学讲堂等常态化活动,偏方治疗白癜风为传统书院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寻觅一席之地。
■失落的传统书院
东林书院、无锡国专曾名满天下
国山碑位于张渚镇东北,原善卷镇境内,现为张渚镇祝陵村境内。光绪辛巳年,地方名士余霁园、徐泽霖、倡议集资兴修的“国山书院”,后经演化发展现址已成为张渚中专。创建时由地方名士堵景辰亲身书写“国山书院碑记”,现存放于张渚中专内,位于张渚镇中心镇区,距离国山碑约4千米。如今在张渚镇,如李为清一般,很多本地人对国山书院和国山碑并不算熟习。
无锡查阅公然的资料了解到,在历史上从唐朝开始,我国有了“书院”这类类似学校的教育机构,到了五代北宋时候,书院正式确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情势。书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由民间办学者传办,没有政府认可与资助。宋朝是书院发展的高峰期,有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
书院发展到清朝逐渐官学化,在洋人的坚船利炮眼前,清政府采用维新人士的建议于1905年废除科举与变书院为学堂,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制。但随着文化界发现传统中国的教育精神被高悬云端,没法参与20世纪初极富豪情与想象力的制度创新,因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书院曾一度表现出复兴之势。无锡国专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不过,如东林书院、无锡国专等这类曾名满天下的书院,在今天其光环大都已退去,其中如无锡国专已不复存在,保存下来的很多也变成景点或某景区的组成部分,这却让很多文化界人士大为惋惜。
■东林的“去景点化”探索
门票一降再降,周周有活动
在今年6月底,一场主题为“康有为与大陆新儒学”的会讲活动在我市东林书院成功举行。活动没有经过媒体报道,不过从现有的资料不难发现,本次活动的层次颇高,其参加人员主要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纽约州立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学者。
东林书院负责人荣骏炎告知无锡,这是东林国学讲堂首次还原明朝东林书院传统讲课情势——会讲。该活动通过与上海儒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对康有为的晚期政治思想及其与大陆新儒学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等相干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荣骏炎介绍,东林书院的命运曾几度沉浮。该书院由北宋知名学者杨时创建于1111年,后来随着杨时离开,书院一度荒废。明代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建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提倡“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发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申明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成为千古名联。随着“东林党人”遭到弹压,东林书院也随之被毁。清朝复建后,讲学氛围远不如明朝兴旺。在书院改学堂的浪潮中,东林书院也成为东林高等小学堂,后演化为东林小学。2002年东林小学搬迁,东林书院终究得以恢复到明朝时期的范围。
“早在2003年,我们开始探索让东林书院从景点向公益性的文化场所转型。”荣骏炎说,为了朗朗读书的场景在东林书院重现,书院在较早的时候已展开经典朗读活动。起初比较冷清,发展到现在,周六、周日的朗诵活动已成为很多孩子的作业。2014年,为了扩大东林书院的影响力,书院管理方启动了主要针对成年人的国学讲堂活动,约请全国的知名学者通过讲学的情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迄今为止已举行了10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12
21[: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