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茶楼的前世今生
Longlongago,在小时候,
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周末和嫲嫲去喝茶。
服务员穿着白色工服,
推着热腾腾的点心车,
边走边叫卖,
叉烧包,拉肠,虾饺~~
天花大吊扇,
茶壶的水滚热,
整个大厅坐满了人,
三蚊一份布拉肠,
一蚊一笼叉烧包,
嫲嫲总会用手撕开叉烧包,
把里面的叉烧让给我吃。
这场景,
是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广州人来说,
“饮茶”,那个“茶”基本属于“挂羊头”,字面外的食物才是内涵所在。比起北方的千年不变包子馒头大米粥式的粗线条,广州人的早饭更像是个博物馆,虾饺、烧卖、叉烧包,凤爪、肠粉、艇仔粥……一张点心纸正反面密密麻麻,每次都想从这边到那边都来一次,反正都好吃!
广州的早茶文化,
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有了。
从最开始劳苦大众的“二厘馆”,
到后来公子哥爱提着鸟笼去的“茶居”,
相互之间行“扣手礼”,
再到后来服务员推着车叫卖点心,
都离不开一盅两件。
广式叉烧包申遗成功
最近,
广式叉烧包制作技艺
当选
“广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录”!
目前入选的食品类只有8个,
叉烧包真的很争气,
从此一盅两件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叉烧包和虾饺、干蒸烧卖和蛋挞
被列为广式点心“四大天王”。
一只小小的叉烧包,
“高身雀笼型,
大肚收笃,
爆口而仅微微露陷”。
相比起来自海派传承的虾饺,满人带来的蒙古族干蒸烧卖,连名字都带有英文单词(tart)的蛋挞,叉烧包拥有浓郁酱汁和独特甜腻口味,每一口的咀嚼都提醒你,
这就是你吃到最正宗的广式点心。
解构一只好吃的叉烧包
好吃的叉烧包,
一定要爆口,多汁,弹牙。
面皮微微开口,
只露出一点红彤彤的尖,
隐约散发出蜜汁肉香。
外皮冒着热乎乎的气,
必然要现蒸出来的最可口。
行家才知道,
这面皮一定要有面碱香气,
包子要洁白爽口,
开口要笑到半腰,
能翻出2或3瓣厚肉,
包皮有均匀洞眼、组织均匀,
才算得上真正地道的叉烧包。
叉烧包的面皮最讲究,
是工艺难度所在。
必须要有碱水做的“种底”,
要面团发酵24小时以上得来,
类似做面包的老窖头,
有了这个“种底”,
叉烧包才有弹牙又松软的嚼劲。
“欠糖、欠火、欠水、欠碱、欠揉”,
都会导致叉烧包的失败。
叉烧包馅用新鲜的猪肉调料,复杂的酱汁带给包子与众不同的口味。七肥三瘦融合神秘的芡汁,正是叉烧包无可复制的精华所在。有葱姜、老抽、生抽和糖,还有点小磨麻油,芡汁和鲜肉的比例约莫1比1,
让你很容易忘记是在食包。
现在很多餐厅不愿费工夫,
速食年代,急于求成,
再慢工细活做出一只好的叉烧包,
只加面粉和人工合成物,
自然没有了那股动人的味道。
旧时制作叉烧包,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独家出品。
小小一只叉烧包,
不知凝聚了多少师傅的心血和智慧,
技术含量大大的有,
难怪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都德的叉烧包之歌
为了保育广府饮食文化,
将点心的前世今生延续下去,
点都德茶楼站出来,
申请将叉烧包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历种种困难和一步步繁琐的审批,
终于申报成功。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其实背后争议的声音不少,
点都德一开张就天天排队,
忙都忙不过来,
根本不愁生意,
为什么还要费劲去申请非遗?
但,
点都德就是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现在人太浮躁,
肯潜心做老式点心的越来越少。
广式点心的命脉,
到我们这一代,
不应该断了。
?
申遗,
背后一定是对美食的较真精神,
绞尽脑汁留下传统味道,
老广要吃,
就要吃的挑剔不将就。
若不是爱的入骨,
怎会担心它消失?
申遗,
更是对广府点心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带着浓浓的茶楼情结,
和对岭南餐饮文化的热爱。
许多人以为点都德是家新兴的茶楼,
近两年才开张,
何来什么使命和传承?
其实它和叉烧包一样,
已经传了整整三代人,
和广府美食一样,
有血有肉有故事。
点都德茶楼的前身是“德香茶楼”,
环境清雅,
水滚茶靓,
一心一意做点心,
它就是点都德的“第一代成熟样板”。
年,
第三代传人一举创立“点都德”茶楼,
意为想“点”什么都可以,
任点任吃。
为的就是传承广州饮茶文化,
复刻老一代人的茶楼梦,
尊奉老祖宗“以德服人”的教诲。
门口的对联写着:
店德人德德得天下,中点西点点典生辉。
第一家点都德选址西关洋楼,
一切细节都复刻自“德香茶楼”,
同样的三层楼,
酸枝博古架、算盘、酱油瓶全部来自祖屋,
老器物样样刻着时光的印记。
对联、琉璃瓦、满洲窗和鸟笼,
依然是全天茶市,
只供应点心。
氤氲的紫砂壶功夫茶,
红炉上滚着水,
竹蒸笼里是即点即蒸的点心……
这一切,
都似足几十年前,
未曾变样。
在手工艺上,
点都德也保持旧时茶楼的风骨,
不急功近利。
点心有款,
坚持手作,
大部分沿用老祖宗留下的古法,
不用半成品,
不走一点捷径,
只为了老茶客能寻回儿时的味道,
让年轻人也能爱上点心。
除了旧时的味道,
茶楼更多的象征旧时浓郁人情味。
一家人饮茶吃点心,
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下次和家人来点都德,
记得掰上一块叉烧包,
亲手递到父母手中,
茶楼的时光走的再慢,
他们的头发,
也终究是花白了,
这茶楼,
承载了多少人一生最好的记忆。
生活
美食
交友
年度广州最值得看的本地生活自媒体平台
▼
广州美食攻略,微博
广州好着数,微博始创于年,白殿疯按压后怎么确认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